台媒:仅仅短短2年半时间,中国民企市值竟暴跌6成

日本经济新闻报道,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(PIIE)调查发现,截至2023年底,中国大型民营企业的市值在短短2.5年内暴跌约60%,其中,阿里巴巴、腾讯与美团等主要科技平台营运商跌幅最可观,高达50%至70%之间。分析师指出,中国的政策因素,包括国进民退、防疫清零等,以及对科技业的打压,已冷却了民营企业的动能与活力。

报道指出,PIIE分析中国前100大企业市值,结果发现,截至2023年底,政府持股50%以上的国有控股公司总市值占百大企业整体市值50%,创5年最高占比。2021年6月该占比为31%。

反观,在此两年半期间,国家持股不到10%的民企总市值持续下滑,至2022年底,相关占比低于国企,至去年底,民企占百强企业整体市值37%,民企总规模从最高峰的4.745兆美元锐减至不到2兆美元。

过去两年半,中国大型科技平台的市值萎缩最惨烈,达50%至70%之间。2020年秋季,中国当局升高对科技业的监管。而对收紧监管恐放缓科技创新进展的疑虑,导致资金纷纷撤离中国科技股。

报道说,然而中国的科技业不是唯一陷入困境的产业。去年中国民营制造商与工业企业的总获利达人民币2.34兆元,高于国企4%,然而在2015年至2016年,该差距为两倍之多。

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中国民企也不愿扩张。2023年民企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减0.4%,与国企年增6.4%形成鲜明对比,国企也比较可能受惠于地方政府主导的基础建设投资。

瑞穗信息综研首席经济学家Naoki Tsukioka指出,包括防疫清零在内的政策因素,以及政府收紧对产业的控制,已冷却整体民企的情绪。

由于中国80%的劳工受雇于民企,因此民企部门的萎缩将冲击就业市场与所得。中国人力资源网站“智联招聘”资料显示,截至去年第4季,企业提供的新进人员月薪较前一年同期,已连续3个季度下滑。该忧虑扩散至家庭,使中国整体内需下滑。






报道说,如果效率不彰的国有企业持续主导经济,中国的生产力或许将停滞,加上中国的劳动人口缩减,对中国中长期的经济成长将造成严重后果。


推荐阅读